唯有葵花向阳倾——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铁十五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黄昌富
唯有葵花向阳倾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铁十五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黄昌富
严 飞 方 玲
图为2007年,黄昌富(右三)在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项目部与技术人员研究技术方案。成海忠 摄
通讯员 严 飞 本报记者 方 玲
“仲夏六月雨乍晴,八面红旗更分明。水面清莲微风起,唯有葵花向阳倾。”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昌富的家乡位于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新县。
一定要让中国人用上
自己的盾构机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远眺英雄山上八面红旗主题雕塑,深情地说“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河南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10万多人的新县“户户有红军,村村有烈士”。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传奇,孕育了不朽的大别山精神。
40年前,黄昌富的少年时代,是听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故事,听着父辈讲述的“把最后一粒米送去当军粮,把最后一个儿子送去上战场”故事,听着《八月桂花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革命歌曲长大的。他传承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为核心的大别山精神,研究生毕业后走进中国铁建,先后在均由铁道兵两个师合并而来的中铁十六局、中铁十五局工作,接受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洗礼。
有一种缘分,叫气质相吸;有一种选择,叫志同道合。
从烈士鲜血染红的革命老区走进具有红色基因的铁军劲旅,这是偶然,也是必然。作为中铁十六局首个研究生,他毕业之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艰苦的一线,扎根地铁施工领域。
作为地下工程领域的大国重器,20多年的中国盾构产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国产化的历史。从1998年毕业到项目一线至今的20多年时间,黄昌富“一定要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的盾构机”的梦想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可以说,他是盾构施工技术国产化的先行者,见证了从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到自主研发一系列适应中国地质全新施工技术的过程;他又是大国重器国产化的推动者,一个个工程项目施工平台成为国内制造企业打破洋品牌垄断、孵化中国盾构全产业链的创新梦工厂;他还是创新和推广使用盾构配套设备及辅助材料的实践者,通过与国内配套厂家合作,开发了盾构刀具、油脂、泡沫及台车、电瓶车等全产业链产品。
2001年中国铁建在深圳承建第一个盾构地铁项目。黄昌富当时的同事回忆说:“专家一致质疑,面对这样上千吨的庞然大物,中国人能搞好吗?搞不好盾构机就埋到里面出不来了。”已是广州地铁项目副经理的黄昌富毅然决然服从组织安排,来到深圳地铁项目担任主管技术的副经理。按照合同约定,外方技术人员负责盾构机组装调试和试掘进,“外方人员到点下班就把操作室锁上,像防贼似的!”“咱中国人怎么就不能自己开呢?”黄昌富开始暗暗留心,跟着外方技术人员从技术参数入手学习。“地下施工又闷又热,我们每天蹲在施工现场,这一蹲就是两年多。”在吃透了盾构机组装、调试、始发、掘进技术方法的同时,他们创造了月成洞540米的国内施工纪录。
经历这个项目的实践,面对外方昂贵的配件和技术服务费,黄昌富开始新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去做呢?为此,在他主持北京地铁10号线和6号线等3个项目期间,强力推进盾构国产化比例,凡是国内能够配置的必须配置国内产品。经过艰苦谈判,六台盾构价格每台降价1000万元,并全面尝试国产电瓶车、托架、反力架、油脂、泡沫、管片模具等配套设备和辅助材料,单是盾构刀具优化设计一项,一个项目就节约经费600余万元。该成果还被评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并创造了砂卵石地层一次掘进1500米不换刀的世界纪录。
此时的黄昌富尝到国产化的甜头,他说:“这些技术并不是那么神秘,没什么了不起,我们中国人完全可以自己做,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2008年,是他的国产化梦想点燃的一年。由他担任项目指挥长的天津直径线隧道工程是国内首条铁路大直径盾构隧道,长距离穿越海河,设计采用12米直径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当时进口盾构报价2.2亿元,国产盾构只需1.6亿元。不少人质疑:“这么大直径的盾构机中国人造不了!”“国内盾构机质量不过关,这个钱不能省。这么大的直径、这么复杂的地质,万一出了问题,咱们责任也小点儿!”黄昌富亮出观点:“盾构机虽说是‘工程机械之王’,但并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而是世界范围内机械、电气、液压、传感、力学等技术的集成。既然发达国家可以集成,我们也可以集成!”他认为:国产化可以为国家节省6000万元的设备投资,还可以在重大项目检验国产设备、锻炼队伍,这是多么宝贵的机会!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错失推进国产化的机遇。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天津地下直径线海河隧道顺利贯通,坚定了黄昌富让中国人使用自己制造的盾构机、培养自己的技术、形成自己的完整产业链的初心与使命。走上集团领导岗位之后,他兼任北京盾构协会副会长,依然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战略合作和技术交流。他先后主持包括工程地质和环境非常复杂的北京地铁国贸站、国内最大的综合枢纽深圳福田地下综合枢纽、国内首条大直径铁路泥水盾构隧道天津地下直径线工程等在内的40余项重难点工程,组织完成科研课题3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课题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与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奖16项、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著2部,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项。多项工程填补了国内空白,代表了当今世界地下工程建造水平。
2018年到中铁十五局工作之后,他大力发展地铁和地下工程施工板块,与铁建重工签订盾构机批量采购和联合研制协议。相继上马珠海横琴杧州隧道工程盾构隧道和全球首台双模双支护TBM、首台煤矿斜井盾构——可可盖煤矿副斜井井筒工程等高难精尖工程,中铁十五局已经成为国内6家具备15米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施工能力的单位之一。
在以黄昌富为代表的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带领下,2019年国内盾构行业国产化率达到98.2%,盾构机直径实现6米至16米尺寸全覆盖,6米盾构掘进造价从当初的每米80000元下降到40000元,盾构机造价从每台7000万元下降到4000万元(以6米直径为例),中国盾构机实现整机出口欧洲并占领了全球市场三分之二以上的份额,民族盾构产业享誉世界。
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治企磅礴力量
黄昌富一家忠烈,他母亲讲述,黄家家族里三叔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四叔五叔在战争中成为无名英雄。奶奶带着襁褓中的小女儿义无反顾投身红军,英勇牺牲后留下嗷嗷待哺的小女儿。
黄昌富向老母亲报告了自己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喜讯后,问老人有什么叮嘱儿子的?
老人说:“好好干,听党话,走正道,别给老黄家丢脸!”
半个世纪的岁月沧桑并没让忠烈黄家的匾额褪色,反而在黄昌富的手中越擦越亮。
2018年底,他调任中铁十五局主持经理层工作。当时该集团从三线城市洛阳搬迁到国际大都市上海,离开故土却未能在上海扎根,处于“背水一战”的不利形势。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黄昌富提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解决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打响了困难企业治理攻坚战。
如何发展?黄昌富认为:规模品质提升,首先抓订单。一位经营人员说:“集团‘十三五’订单规模一直徘徊在二三百亿元到四百亿元。黄昌富履新后确立年800亿元的经营目标。当时大家都觉得怎么可能?二三百亿元的活儿都干不好出问题,更别说是800亿元了。但黄昌富说:“一个拥有15000多名员工的综合局必须有足够的体量。当年我们竟然真的实打实地完成承揽808亿元,在全系统排名从倒数第二跃升至正数第八名,2020年我们又迈入千亿元集团,连续两年挺进中国铁建区域经营20强前四名。”
规模体量跟上之后,企业内部信心树起来了,黄昌富开始着手重塑一系列管理举措:
——贯彻“满足别人、成就自己”的经营思想,指导完善经营体系,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加大经营考核力度,加密区域经营网点,企业市场信誉全面修复,聚焦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三区一带”和“东西部均衡,国内外协同,中高端引领,新产业突破”的战略格局。
——“坚持正确的项目管理思路。集团公司层面就是定好制度、兑现考核、服务协调,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权责利统一”,发挥好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让执行者得利、观望者看齐。工程公司层面就是贯彻正确选好项目管理团队、正确执行“法人管项目”、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项目管理三大理念”。项目部层面全面贯彻共赢、全面贯彻按地质施工、全面贯彻凡是影响我们利益的都是我们的工作的“三大指导思想”。
——“强大企业、幸福员工”。始终牢记无论是干革命还是管企业,需要时时刻刻明白“依靠谁,为了谁”。着力构建基于目标管理和底线思维的三级薪酬分配体系,建立激励机制,让优秀员工有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物质利益通道。建立惠及全体员工的最低生活保障机制,让广大员工没有后顾之忧,有安全感、归属感。建立员工成长机制,打造多领域的人才发展通道,着力解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两年帮助4000余名息工待岗人员重新上岗,流失的中高级人才开始回流。
——“内强实力,外塑形象”。坚持诚信履约,倡导“争第一文化、诚信文化、实干文化、实事求是文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迅速帮助重难点项目输血脱困,2019年确保了8条铁路开通。息诉止讼,树立诚信的市场形象,2020年全年信访率同比下降54%。全面做好信用评价工作,铁路信用评价由B类下游首次跃升10余个名次;公路信用评价取得历史最好成绩,2020年在参评的16个省获得12个第一、4个第二。
两年时间,中铁十五局订单连续创历史新高,员工薪酬增长率在中国铁建系统名列前茅。集团也成为中国铁建系统完成承揽额比例最高、同比增长最快的千亿集团。
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
黄昌富坚持团队建设,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在他担任项目经理和工程指挥长期间,先后培养了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等16人。作为博士生导师,他致力于地下工程关键技术及工法设计与实施、城市地下工程灾害评估与处置、盾构工程及配合技术国产化研究,带博士5人、硕士10人。
面对中铁十五局高级管理人才、资本运营人才、行业专家、技术领军人才、新兴产业领军人才数量与企业发展要求不符的现状,他采取市场化选聘和竞聘机制弥补人才短板,公开招聘技术中心研究所所长、工程研究院院长、项目管理专家、投融资专家等。并申报博士后工作站,为中铁十五局引进博士10余人、硕士50多人。坚持“德才兼备、注重业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坚定推广项目经理竞聘制度,把“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的信号旗帜鲜明地传递给每一名职工。持续打造经营、管理、技术、工匠、首席专家、领军人才、品牌经理、杰出青年等多领域的人才成才通道,用通道来体现价值、体现作为。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划出“红线”,指出“雷区”,防止人才偏离轨道,并建立容错纠偏机制,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产业报国的故事,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红心向党最真诚的献礼。黄昌富只是中国铁建这支敢打敢拼、能征善战的队伍中千万名共产党员的一分子,是中国铁建这支“带路”先锋,诞生过登高英雄杨连第、硬骨头战士张春玉的英雄团队中的卓越代表。他本人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标兵、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十大杰出青年等省部级以上荣誉26项。
在中国铁建,还有无数像黄昌富一样的共产党员,他们传承铁道兵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一心向党,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朝着建设最值得信赖的世界一流综合建设产业集团的方向努力奋斗、勇敢攀登。